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

創新者的成長指南

以創新驅動成長,為何如此艱難?
企業莫不期盼從創新投資中獲利,然而卻總是欠缺有效工具,讓創新成為日常活動。

克里斯汀生了解企業面臨的挑戰,在其經典著作《創新的兩難》一書中,曾精闢剖析「遵循優良管理原則可能導致企業難以成功創新」的原因。在後續系列著作《創新者的解答》和《創新者的修練》中,克里斯汀生繼續深入淺出地分析,公司如何運用「破壞式創新」以提高成長的機率。克里斯汀生也知道,創新的概念與實務間可能存在很大的落差。

這就是第四本《創新者的成長指南》的撰寫目的。克里斯汀生的四位同事擁有豐富實務經驗。在本書中,他們詳細說明經過實例驗證的方法,幫助讀者以前三本書提出的模型及原則,建立新成長事業,並以有條不紊的創新步驟驅動成長。

本書將幫助你辨識並克服創新路上潛伏的種種陷阱,同時提出架構、工具和範本,協助有志創新者:
→發掘其他人可能未看出的創新機會
→建構能創造新成長、顛覆現有市場領先者的方案
→如何管控創新計劃早期階段的風險
→打造持續驅動成長的制度與組織架構

本書將讓你了解:創新是可以管理、駕馭的成長動力。透過本書,你也可以加入實踐者的行列,把創新從捉摸不定的驚喜變成有理可尋的常態。贏家正是這些洞燭機先、掌握優勢源頭的實踐者!

2009年11月19日 星期四

雲端服務新商機

現在幾乎大家都在談雲端服務、雲端運算,好像什麼都要跟雲扯上一點關係,就跟當初Web2.0一樣,什麼都要掛上2.0,企業2.0、e-Learning 2.0,那...所謂的那朵雲到底是什麼呢? 其實簡單一點,即是企業所提供的多種服務,使用者現在都可以透過網際網路來進行資料的存取,而我們以前在畫圖時,通常都會畫一朵雲來代表網際網路,這朵雲當中,包含的許許多多的服務,我們不需要了解他是如何建構、裡面的程式碼是什麼,只須關注我到底要什麼,如何使用即可。如下圖。


在發表的同時,我也是在使用google所提供的Blog、收取g-mail信件、使用Facebook在種田,都是雲端所提供的服務,而現在政府亦推動【生物科技】、【觀光旅遊】、【綠色能源】、【醫療照護】、【精緻農業】、【文化創意】新興六大產業,希望透過雲端服務的發展,來拓展出更大的商機。而現在蠻有機會爆炸性發展的如文化創意中的數位閱讀,亞馬遜Kindle帶來電子書風潮,大中華是全球最大的市場,台灣又有完善的供應鏈體系,強大的硬體研發能力,但總是缺乏軟體、完善的內容,人家常戲稱"夠硬但不軟", 所以台灣業者如何結合自己本身核心硬體實力,再搭配數位文化的內容,讓使用者可透過這朵雲來獲取到所需的數位內容,在龐大的大中華區,搶占新商機,是現在著重要點。

手機上網未來也將會逐漸普遍,業者能夠透過雲端服務,結合行動裝置,當中的商機又更加無限大,使用者可透過手機收信、看影片、訂票、買書,各式各樣的Business都會如百花爭鳴般的浮現出來,雲端裝置的推動,重要是需方便操作、開放社群、研發新興雲端裝置,讓服務更多元化。

但現在雲端問題仍然很多,如資料隱私、資訊安全、使用效益等,讓業者遲遲不敢冒然前進,但此時需靠政府帶頭領軍示範,減少這方面的疑慮,直到國人認可,將能夠創造出更多的效益。

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

行銷新手法

昨天專題研討,請來文化大學 徐悌教授來談他過去20年的Mis相關經驗。前面一大部分,大家在談組織文化,但後面開始延伸出目前流行的【Social Network】社群網路幾乎是現在網路上流行的趨勢,從Facebook、Twitter、噗浪等,想當初,Facebook在美國大紅大紫,但到台灣來卻沒有出現這股風潮,

今天無聊看看【數位時代 】,剛好有介紹Facebook,說明Facebook在台灣會成功,主要是【開心農場】、【網路遊戲】、【台灣上網人口提升】、【開放的環境】,終於讓臉書的使用人數激增,的確也印證了我參與臉書的過程。之前各個相關Web2.0的網站,必提到Facebook,但我總覺得好無聊,雖然自己碩士是做Web2.0研究,但對於這個在美國紅透半邊天的網站實在是不吸引我,會開始接觸的確是開農的關係,進去玩了之後,現在臉書好像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,裡面有好多遊戲,無聊可以點點,看看好朋友的最新狀況,但我覺得這成功最大驅動力是朋友互動關係是最為關鍵要因,有人先嘗試,覺得有趣,又吸引更多好朋友人,造成滾雪球效應。

但昨天討論過程中,同學也提出其實台灣跟美國的臉書有著極大的差異。美國喜歡用臉書來交朋友;台灣則是屬於特定族群,確認我認識這個人,才會加入他為好友,這應該是跟文化觀念不同所造成的影響。隨著社群網路的不斷成長,企業也因該順應著此潮流,該如何從社群網站中,來建構出不同的獲利模式。IDC亞太區分析師Claus Mortensen說 Web2.0將演化成企業行銷的工具,企業需妥善運用Web2.0與客戶溝通,與客戶相互連結、分享,邀請他們共同紹設計、從事創新與實質的合作,將可刺激企業的營收,與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。

然而目前對企業而言,大部分對於Web2.0這新興名詞,大多還是存有著模糊的觀念,但這畢竟是時勢所趨。企業不能放慢腳步,若客戶還是習慣藉由實體面對面、打電話的溝通方式,當然要持續保持這樣,但建議要採用多元溝通媒體,以確保與客戶的互動,而且下一代只會更多元。可口可樂、愛迪達、Nike都已經採用社交媒體來管理自己客戶,這是趨勢。

社群網站其實就跟病毒行銷】沒什兩樣,企業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新產品,再由使用者轉寄給自己的親朋好友,一傳十 十傳百,也難怪Youtube也創造出這麼多原本莫不經傳,現在卻人為舉世皆知的名人。

但有優點亦有缺點,好產品傳播速度快,反之產品一有所問題,也迅速傳播,對於一家具有高度品牌形象的企業,絕不能忽視社群的力量。發生問題時,建議企業須誠實面對並快速反應,其實更能獲得到社群成員的認同。

在金融海嘯後,企業該如何有效投資,並利用多元化的行銷模式,來產生出更多元化的綜效,吸引更多小眾成員,達到長尾效應等,我們都必須要好好來進行思考囉!!

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

免費!揭開零定價的獲利秘密


最近對於google這家公司,有許多的好奇,接連閱讀"Google會怎麼作?" "Google如何讓世界變平" 幾本書籍,間接又看到克里斯‧安德森(2009)所著免費!揭開零定價的獲利秘密此本書籍,讓我對世界的經濟有不同思維,稍微整理一下,與大家分享。

其實在日常生活中,到處都充滿著形形色色不同的免費型式,最近星巴克"買一送一"、化妝品店"免費試用"、"內附贈品"、"免收運費",都是商業上,某種意義的免費,可能只是要激起另一部分的花費。"買一送一",吸引更多消費者,在眾多消費者中,有人可能會額外在點其他蛋糕;"免費試用"消費者需花費時間;"免收運費"前提可能要購買一定的金額,激起使用者購買更多商品,此種商業模式,就是稱為交叉補貼的世界,透過以其他種方式,來負擔產品成本,回應到天下沒有白吃午餐的道理。

交叉補貼又可分為四類模式
1. 直接交叉補貼:如送手機活動,透過後續月租費來彌補手機價格。
2. 三方市場:Google透過廣告來撐起整個公司的收入。
3. 免費增值:無名小站一般等級(免費)跟付費會員等級又所差異。
4. 非金錢市場:Wiki透過網友分享,來獲取名聲、注意力。

目前市場上的經濟,的確也出現此種免費現象,但真的免費嗎? 實體經濟中任何免費的東西,都必須要有任何一樣東西來支付,如去餐館吃飯,我不付錢,餐廳老闆需付擔,餐廳老闆不負擔,那賣菜人員須負擔,層層追蹤下去。然而在位元經濟下,免費卻真的可能免費,我們可以免費下載音樂、下載文章,但是還是有人會付費,透過免費的形式,吸引更多使用者,"95%法則",意思是說95%不付費,由5%付費的人撐起整個收入,然而使用者利基龐大,5%的收入亦是一筆可觀的收入,如長尾效應所言。

看完此本書,發覺免費也可視為一種行銷手法,免費並非稱之為不用錢,而是透過免費吸引龐大的使用者用很微小的金額,讓使用者感覺無關痛癢,或者再從其他方式,賺取費用。作者也說明網路生意的模式其實很簡單,先想一個好點子、籌一筆錢將點子商品化(我就是沒錢阿..)、以免費型式接觸到最大市場、如果商品受到歡迎籌更多金錢,擴大規模、不斷重複。

這本書還蠻有趣的~~讓我對於生活中的事務,有了不一樣的思維,稍微整理一下,大家有空可以看看吧!!